居然高級土司遇到經營瓶頸!而臺南小吃卻屹立不搖?


前幾天看到一位日本經營顧問轉帖一則新聞,內容關於一家日本著名生吐司專賣店的加盟店家,決定要關閉在東京營業中的八家生吐司店鋪,結束品牌的營運。不知道加盟主切確結束營業的真正原因為何,不過關於生吐司產品以及店鋪營運,從日本Google Map上消費者所給的分數看來,應該是沒什麼太大問題,而在加盟主簡短的聲明中,只提到“經判斷後,要繼續現在的生吐司事業是困難的“,八家店的設備跟裝潢投資應該當初也花了不少錢,要放棄累積到目前的品牌能量以及投入資源,應該是一件痛苦的決定,而到底是那些因素是讓東京的高級吐司加盟店最後決定結束營業? 


目前的高級吐司專賣店,無論從店鋪外觀,內裝設計,產品等,都走簡約的高級路線,氣氛應該是年輕消費客群喜歡的,價格雖然比同類吐司產品高,但日幣1000以內的價格設定,也應該還在大部分日本消費者一周可消費一次的程度,但從這新聞情況來看,高級吐司要經營的好似乎不是件容易的事。場景再換到台南的小吃店,台南小吃所賣的產品並沒有特別的差異化設計,做類似產品的同業也多,外觀跟裝潢走就地取材路線,圓板凳加上折疊桌就可營業。跟高級吐司店相比,台南小吃雖然不特別,但是不是有人會覺得台南小吃店的商業壽命相對會比高級吐司店長?理由是什麽?綜合日本高級吐司店的新聞,以及小吃店的商業特性,相互對照後,可更容易看出高級吐司業態在經營上比較特別之處。 


#主產品的非日常指數高 


在決定賣什麼產品時,除了要確保產品要有一定的美味度之外,另外一個需要考慮的元素,就是消費情境。無論這個產品再怎麼好吃,但要是距離你的生活習性太遠,消費者就很難時常上門購買,甜甜圈產業應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。而台南小吃在消費情境上,是處在三餐以及天天都可出手的輕鬆生活帶,不需要特別做什麼說明,顧客就會自動上門。而再回到高級吐司,雖然吐司這個產品在生活習性上是貼近消費者的,但高級吐司在售價上卻拉大了顧客要再一次上門的距離。一般類似吐司的基礎產品( 米,麵包,豆腐,等) 要能夠成功的高級化,都需要行銷在旁不斷的輔助,如果消費氣氛跟一般常態品比,在生活情境上的差距太大,消費者就可能覺得要在特別的時刻(例如慶祝,,,),才有理由來購買。拉近跟消費者的生活距離,降低產品的非日常指數,顧客再上門的障礙就會更少。  


#產品線寬度比較窄 


日本高級吐司店的菜單,組成非常的單純,在主餐類,大部分就只有一種或是兩種口味,好處是可以讓消費者聚焦,很清楚的了解這是賣什麼產品的店,另外就是製作產品的時候,生產排程可以單純,員工大部分時間都製作同樣產品,理論上技術上也會更純熟。從店鋪端來看確實是有這些重要的優點,但從消費端來看,對營業額的挑戰卻不小,只有一兩項主產品,選擇少,每位顧客購買的產品數量就不會太多,如此要靠客單價支撐營業額就變得不容易。台南小吃店,主產品雖然也不多,但有些業態的配菜,或是副產品的種類,卻是不少的,比方吃肉燥飯,可以點魚丸湯,湯裡面還可加不同的配料,蝦丸,魚肚等,另外,配菜還有,魯豆腐,魯腸子,煎魚肚等等,要堆疊出另一個等同主餐消費額的配菜組,甚至週邊產品消費額要大於主餐消費額,並不會太困難。而大部分消費者應該都是喜歡寬的產品線,如果能控制好產品線寬度,以及產品強度的平衡,就不用在來客數上太煩惱。 


#稀有性的稀釋風險 


在19年全日本市場只有300家上下的高級吐司店,但在21年市場增加了約700家後,日本的高級吐司店也邁入1,000家規模,而不止高級吐司店專門店,連漢堡店的MOS漢堡也跟山崎麵包在既有的MOS漢堡店內銷售起了高級吐司(一下再加上約1,200家)。在眾多消費動機中,其中有一項是稀有性,如果顧客一開始是覺得稀有才上門消費,但當某天這個稀有的元素越來越淡薄之後,相對也會減少消費者的購買意願。或是高級產品跟一般產品比較後,如果兩個產品的差異小於價差,也會影響消費者對於稀有度的判定(日本一般產品的技術水平一直在提高,特別是便利商店的烘培產品,跟高級產品的距離慢慢的在接近中)。而台南小吃在稀有這部分剛好相反,台南小吃面臨到的不是一窩蜂,反而大部分是找不第二代接手,無法接班,讓這些小吃店鋪數量越來越少,結果增加台南小吃的稀有性,增强了消費動機。再回到高級吐司店,如果維持店鋪數上的稀有性,是無法自己控制的課題,那就需要再去尋找高級產品在其他地方的稀有性,持續維護產品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。 


你有吃過高級吐司嗎?連台灣的超市也銷售起生吐司了,技術持續進化下,高級產品也開始普及化,這個應該也會把高級品牌的營運模式推入另一個新的紀元。至於台南的小吃店,還是默默的用傳統的模式持續營運中。 


 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