便宜的日本? 首部曲 薪水篇 - 低薪的日本其實也不低


便宜的日本!日前媒體出現不少關於日本低薪,低價的討論,悲觀的薪資,消極的定價策略,保守的企業經營者等,安倍經濟為日本帶來了什麽?日本企業又邁入轉攻為守,原地踏步,不漲價,不調薪,陷進入防衛型的財務報表模式了嗎? 這次將從,薪水,物價,競爭力,這三個不同面相,用不同的角度,說明不一樣的日本,


1 薪水 - 低薪的日本? 


無論從日本或是台灣媒體上的綜合訊息看來,日本好像真的在薪資成長這塊沒什麼變化,在日本工作所領到的薪水并不一定會比在臺灣多?真的是如此嗎? 

 

#過去調薪了幾次呢?

從日本厚生労働省所公布日本主要企業的歷年春季調薪資料,從1995年開始到2001年,日本每年的調薪比例都在2%以上,但在2002年下滑到1.6%後,調薪率就一直在每年2%以下的水準,一直到安倍政權上台後,2014年調薪率又開始回到2%以上的水準,一直到疫情的21年短暫掉到1.8%,隔年但22年又回到2.2%的水準。看起來在統計上的日本薪資是有變動的,但為何社會的氛圍會覺得不是那麼有感呢? 

 

#大小公司調薪兩樣情

再回到日本厚生労働省的統計,其實這邊的調薪資料是從日本的主要企業(大公司)所收集而來,而日本中小企業的調薪率,根據過去相同的調查,中小型跟大型企業的調薪率一年的差距是可以到0.5%,每年都差個0.5%,10年可是會有機會讓大企業,跟中小企業在調薪後的薪資產生5%的差距,再加上大企業原本起薪比較高,如此一來,中小企業在體感調薪上,跟大企業的距離就拉更大了。  


#薪資差異跟投資的關聯

那為何中小企業在調薪上無法跟大企業比擬?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是,在人事成本高的日本,大企業在導入自動化,以及IT資訊系統等投資後,簡化流程以及提高產出,營業費用的改善會比較明顯,企業的收益改善後,就比較有機會把獲利轉換到薪資籌碼,再用高薪去聘用具備複合整合能力的人才,再投入流程改善。而中小企業,在資金籌措上因為無法跟大企業比擬,所以要做大規自動化,以及IT資訊系統類的投資是困難的,當然要找到人才做改造就更困難了。


#效率化後可能更難談薪水

而大企業在導入自動化,以及IT資訊系統後,大企業員工的薪資一定會有變化嗎?不一定,或許薪資狀況會更不好?怎麽說?如果你的工作是可能被這些系統所取代的,那在導入這些系統後,你跟公司交涉薪資的籌碼就會越來越少,這樣下來,當然要被調薪的機會就會更少了。 

 

#那大公司可以拿多少?

從上面的各種跡象看來,好像在日本薪資要高不是那麼容易,但如果積極的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日本東洋經濟雜誌社每年都會發佈日本前500生涯高薪資收入的企業排行,從安倍政權上台後2014年的排行,排行第50名的企業為東急不動產HD,生涯薪資為日幣3億4,877萬(大約台幣78百萬),而再看一下2021年的排行,排行第50名的企業為大幸藥品,生涯薪資為日幣3億7,213萬(大約台幣81百萬),安倍政權後期21年跟14年比,必須生涯薪資再多臺幣約3百萬才有機會排入第50名,從一家公司到退休的生涯薪資,可以看到台幣1億的車尾燈,想想這個金額也是滿驚人的,大家還會覺得日本的薪資不高嗎? 



綜合上面的日本薪資觀點,效率化大幅影響了調薪的可能性,不做複雜難取代的工作,未來薪資談判籌碼不多,而大企業為了獲得跟留住更好的人才,薪資在大企業持續在創新高。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