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子出版市場飄來烏雲?日本出版業的新成長策略

最近跟幾個出版界的朋友聚會,開封了對出版產業的好奇心,雖然不在出版產業,很難瞭解整個出版產業的實際情況,但根據出版界朋友飄散出的訊息,疫情對出版界的影響,還在持續,更令人困擾的是這些影響因子還在演化中,這些不確定性應該是會讓不少出版業者們覺得焦慮。



可從日本市場的一些數字,先來看到底是哪些影響因子讓日本出版業者們焦慮?


可預期的紙本大衰退

日本的紙本出版市場規模,從18年的日幣12,921億円,跌落到22年的日幣11,292億円。衰退了大約12%。但其實這個不是什麽新的新聞,因爲日本的紙本出版業從96年頂點的26,000億円之後就開始萎縮,一路下滑,一直到電子出版在2014年出現,業者開始期待電子出版能為他們帶來曙光。沒錯,電子出版則從14年出現後,到18年就成長到日幣2,479億円,一直到22年達到日幣5,013億円。日本電子出版看起來為業者帶來一絲曙光。但真的是如此嗎?


沒料到的電子也衰退

如果打開22年電子出版的細項數字再往下看去,會讓人驚訝。整體22年日本電子出版市場的日幣5,013億円中,電子漫畫居然佔了整體89.3%的日幣4,479億円,原來電子書市場是漫畫撐出來的!這個有點出乎意外,扣除掉電子漫畫之後,電子雜誌佔了1.79%,而電子書籍則佔了8.9%,電子出版雖然一片光明,但幾乎都是被繪畫工作者所的天下,文字工作者只拿到約10%的市場。但更驚人的事實是。電子雜誌,跟電子書籍的市場規模,卻同時在22年首次出現負成長,讓對這兩個分類懷抱希望的業者心裏,罩上了一層陰影。


還在持續變化的產業

那疫情跟紙本還有電子出版的衰退有什麽關係?網路與智慧型手機的普及,改變了消費者獲取資訊和娛樂的方式。過去,他們只能透過電視、廣播、紙本等傳統媒體獲取資訊,娛樂方式也較為有限。然而,現在只要透過網路與智慧型手機,就能隨時隨地接觸到各式各樣的資訊,還有享受豐富的娛樂,而且這些資源,幾乎都有免費就可獲得的管道。而疫情更加速了消費者對獲得這些免費資源之工具 - “手機” 的黏著,根據日本對2,000名消費者的調查,疫情前後相比,消費者一天使用手機的時間,多了約82分,很驚人。面對持續在增加的手機使用時間,可預期的閱讀的分散化,讓不少日本出版業者膽戰心驚。


開拓BtoB的不同市場

那要出版業者要如何是好?手機讓消費者不用特別移動到書店,幾秒時間手機口袋拿出,就有成千上萬的免費内容,而這些内容還一直在朝不同領域發展,出版業者要對這個新競爭對手的特性去定義很難,所以要找出有效對抗方案也不容易。


最近看到日本一家老字號報社,日本經濟新聞,他們的未來經營策略很有意思。在他們集團到2030年的長期計劃裏面有提到,未來資源會集中在4塊領域,News&Insights 報導媒體。Brand Communication 廣告活動。Decision-making 資訊調查,以及 Experience 教育事業。這四塊裡面的三塊,News&Insights 報導媒體,Brand Communication 廣告集會,跟 Experience 教育事業,應該不會太難想象到要做什麽,但比較有趣的是。Decision-making 資訊調查這塊,資訊的銷售對象不再是一般消費者,反向是往企業客戶去銷售。本業原本是以一般消費者為主的報紙的媒體,重心不再只有原本的BtoC業務,反而再去挖掘廣告之外的BtoB市場,從企業用戶身上,重新獲得讓營業額再成長的新量能。


專業門檻内容的投入

那Decision-making 資訊調查的業務內容是什麽?簡單説,就是提供資訊給企業,讓企業在做某些經營判斷的時候,可以使用出版社提供的資訊,做更正確的判斷,減少誤判的比例。


這個在運用上應該是老酒裝新瓶,把原本BtoC透過報紙賣給消費者的資訊,重新整合之後,提高細緻度跟深度,再賣給BtoB的企業客戶。這個對出版業者很多好處,好處1是可以減少内容事業的銷售風險,從一般消費者,轉移部分能量到企業客戶,要是未來手機或是網路的免費内容變得更吸引消費者觀看,因為還有BtoB,也不會讓整體内容事業都被嚴重影響。好處2是活用既有資源,AI的世界,多的是訊息的整合,但要是沒有訊息,有再好的整合能力也沒用,經濟報紙從過去到現在纍計非常多收集訊息的渠道,這些珍貴的訊息產出來源,所產出的內容,剛好可以讓企業從一片茫茫網海中脫穎而出,在提案會議上跟老闆說,“這些判斷用的數字是日經提供的!”,提案要通過就更容易了。但這個服務,顧客會買單嗎?雖然個日本經濟新聞其他業務相比,Decision-making這塊業務雖然還不夠大,但其實也已經為日本經濟新聞集團帶來日幣210億的利益了。


在配套上,未來出版業者們,在資訊的收集能力必須要比之前還要深更專業之外,從内部的資料庫,重新挖掘資訊,整合並關係化,相關的IT能力也需要更強更專業。透過提高内容的專業度,跟目前手機網路的內容做差異,開發企業用戶的新需求。就是這家日本媒體面對產業變化的對策。


過去壓根沒想到,出版業其實最有本錢做輔助Decision-making這塊業務,而且這些供判斷用資料的提供速度,從出版業的資料庫撈起,差不多工作就完成大半了,判斷用資料的市場,過去應該都是高價量身定做的顧問業者天下,但出版業在這塊的成果物之提供速度,應該是可以比純手工的顧問業還快得多,價格門檻也可以拉低,提供無法利用高價顧問之中小企業另一個選擇。如果未來出版業整合了顧問業的能力,出版業的產值在結構上,應該可有更不同的變化。這可能嗎?在產業跟產業間的壁壘紛紛模糊交錯下,出版業應該不會再是過去的模樣了。


留言